2022年,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及其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根本遵循,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持續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加快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為全面建設長三角北部現代化中心城市奮斗目標、實現城市復興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一、堅定政治立場,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職責有效履行
堅持從捍衛“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的高度,持續在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法治思想上下功夫,不斷推動中央和省委關于法治建設的各項決策部署在淮安落地生根。
(一)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市政府常務會第一時間傳達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重要論述,邀請專家學者對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系統專題輔導。把習近平法治思想列入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的重點內容、黨校(行政學院)和干部學院的重點課程。組織開展主題調研報告征集評選活動,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的理論成果轉化為推動法治建設的實踐成果,“行政紓解”“企業歷史遺留不動產權證”項目報告分獲省“習近平法治思想在江蘇的生動實踐”主題調研報告二、三等獎。
(二)切實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統籌謀劃。印發《淮安市法治政府建設實施方案(2021—2025年)》《淮安市2022年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要點》,做到“五年有規劃、年度有安排”,為淮安法治政府建設描好藍圖、定好路徑。將2022年確定為法治政府示范創建“攻堅年”,印發實施方案,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領導小組,聚焦重點難點,補短強特,率先突破。認真做好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項目評選申報推薦、網上答辯等相關工作,“財政獎補資金直達市場主體機制改革”成功入選第二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精心組織參加省級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活動,金湖縣、“行政紓解工程”分別入選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地區和項目,淮安區獲評“爭創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縣活動先進地區”。
(三)全面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市政府主要領導自覺扛起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先后多次召開常務會議和專題會議研究解決政府立法計劃、基層綜合執法改革等法治建設問題,對法治政府示范創建、行政訴訟敗訴率等重大法治事項作出指示批示。堅持依法決策、民主決策,市政府常務會邀請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列席,司法行政部門常態列席,為市政府重大決策事項把好“法治關”。持續推動行政負責人出庭應訴工作走深走實,年度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率達97.16%,位于全省第一方陣,連續兩年實現縣區行政首長出庭應訴全覆蓋,全省唯一。
二、加快職能轉變,法治護航高質量發展成效明顯
全面深化重點領域政務改革,提升政府履職效能,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守好法治政府建設主陣地。
(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印發《淮安市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營商環境若干措施》,逐項逐條分解,形成306項指標任務。在全國率先推出惠企“碼上貸”,在全省率先簡化廠房和倉儲類項目審批,推行工業用地供應管理權限委托試點,“數字化聯合審圖”入選全國優化營商環境典型案例,“拿地即開工”項目占比全省第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金湖縣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獲省政府督查激勵,商務、郵政部門引導跨境電子商務園區產業融合發展做法被國家商務部、國家郵政局向全國推廣,“淮稅通·安心辦”服務工作獲國家稅務總局和省稅務局領導批示肯定。
(二)持續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制定《黨政工作部門職責分工協調辦法》,建立部門職責分工協調機制。明確市級9大類別45個部門148項重點事項職責分工,在全省首家編制公布市級部門職責邊界清單并配套建立清單動態調整機制。全面推進“一網通辦”,水利、城管、氣象、農業農村等市級部門31個事項全市域“一網通辦”?!疤K服辦”移動端淮安旗艦店上線標準清單69個、上線率90.8%。升級“15分鐘政務服務圈”,全市推廣“紅色代辦”服務機制,各縣區建立為民服務中心示范點,推動服務前移。常態化運行“淮上關愛一件事”,實現54類“一件事一次辦”。持續開展“三走進”活動,會辦解決696件企業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疫情防控期間,全省首家依托12345熱線建立企業保障服務工作專班、駐廠員,建立“三高、三快、三?!惫ぷ鳈C制,共受理物流保障類訴求3914件,訴求響應率、辦結率100%,相關做法被央視報道?;窗?2345熱線服務質量被第四屆全國政務熱線高峰論壇再次評為A類A級,并榮獲服務企業優秀單位,全國工商聯“萬家民企評營商環境”滿意度全省第二。
(三)持續優化公共法律服務供給。開展“百所進千企”活動,全市108個法律服務所為1132家小微企業進行“法治體檢”,解決各類法律問題549個。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網絡和熱線平臺融合發展,實體平臺全部建成,系統服務總量全省第一,群眾滿意度100%,“市級公共法律服務標準化試點”獲得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司法部批準立項,成為全國首個設區市級公共法律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實施“法援惠民生·拓展工程”,加大法律援助力度,取消特殊困難群體、外來流動人口援助限制,新建成法律援助工作站43個,法律援助覆蓋率萬分之十二,居全省前列。深入推進“八五”普法,印發《2022年度淮安市國家機關普法責任清單》。組織開展“百場法治文藝進基層”“法潤淮商、共創共贏”“周恩來與法治”等活動,民法典宣傳月、憲法宣傳周等普法主題活動深受群眾好評。
三、加強立法制規,依法行政制度供給提質增效
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堅持政府立法質量和效率并重并進,以高質量立法促進高質量發展。
(一)不斷提升行政立法工作質效。聚焦重點領域、新興領域,加大立法力度,完成《淮安市建筑垃圾管理條例》《大運河淮安段核心監控區國土空間管控細則》等14件立法制規項目。創新實施行政立法“三拓展、三提升”行動,不斷拓寬社會各方參與立法制規渠道,通過門戶網站公開發布立法制規征求意見項目13個,收到反饋意見330條,先后召開立法座談會8場,開展立法調研5次,組織專家論證修改會4場。
(二)保障立法制規項目施行效果。實施《淮安市餐具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監督管理辦法》周年報告工作。選取我市取得立法權后較早制定的4部規章開展后評估工作,召開行政立法審查委員會會議進行專題論證,對《淮安市水資源管理辦法》開展重點后評估。扎實開展規范性文件后評估工作,公布市政府規范性文件情況結果目錄,將與上位法不一致、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規范性文件列入修改或者廢止目錄,并將清理結果作為修改規范性文件的重要依據。應予修改的8件規范性文件中已有1件完成合法性審核工作、1件擬列入2023年度市政府規范性文件制定計劃。
(三)持續加強行政規范性文件審查。堅持“有備必審、有錯必糾”原則,通過組織專家審查、交叉評查等方式對報備的21件文件進行全面審查。審慎處理公民審查建議,對3件復雜敏感的公民建議審查文件,組織專家研究論證,保障公民合法權益。對規范性文件制定計劃實施情況、備案審查平臺使用情況以及7個縣區、33個市級部門門戶網站公開發布的400余件文件進行全面檢查,對未按計劃制定出臺文件、以一般性普通文件制發行政規范性文件、未規范使用備案審查平臺等情況進行通報,促進全市備案審查工作規范開展。
(四)持續完善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機制。把重大行政決策情況作為領導干部考核、法治政府建設督察等重要內容。優化決策工作機制,組織開展年度全市重大行政決策項目征集,召開市重大行政決策項目協調會,落實政府常務會集體研究制度,在全省率先編制黨政機關和法律顧問雙重規范的地方標準,推動政府法律顧問工作“法治化+標準化”運行,全市33個部門、7個縣區政府、186個縣區部門、95個鎮街法律顧問配備率達100%,推進解決法律顧問“聘而不用”“顧而不問”等問題。
四、強化機制建設,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水平逐步提升
堅持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失職要問責、違法要追究,著力實現對行政權力制約和監督全覆蓋、無縫隙。
(一)穩步推進鎮街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改革。采取“責任制+全覆蓋”的方式,推動各地各部門審查協議(合同)共計346件,通過四輪清理,杜絕行政執法權違法外包隱患。對全市186項賦權事項進行評估,高效完成全市賦權事項評估工作,建議由原賦權單位收回事項8項、刪除8項。全省率先制定《關于進一步規范基層綜合行政執法工作實施意見》,明確鎮街綜合執法局的上級歸口管理部門,加強對基層執法的指導,做好鎮街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改革“后半篇”文章。
(二)大力推進包容審慎監管執法。頒布《關于進一步推進包容審慎監管執法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全年運用“三張清單”為企業減負金額超1.8億元,涉及行政處罰案件超1萬件。深化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推動事中事后監管從單一部門“按事項管”向部門聯合“綜合查一次”轉變,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全市聯合監管部門覆蓋率達100%,部門聯合檢查占雙隨機抽查對象總數的67.6%。運行市“互聯網+監管”系統,覆蓋全市30個監管部門及各縣區、園區,匯聚數據641萬余條,居全省第一。
(三)嚴格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在全市開展行政執法“三項制度”示范點申報評比工作,對28個申報單位進行集中評審、實地核查、集體研究、網站公示,對5個市縣“行政執法三項制度”予以授牌。實施市縣鎮“三項制度”示范點擴面工程,打造一批鎮街行政執法“三項制度”示范點,激勵基層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行政案件敗訴率同比下降2.17%。
(四)著力深化法治政府建設監督機制。積極探索構建“四方聯動”新模式,首次由市政府牽頭部署,將人大監督、紀檢監察、財政監督、審計監督同部署、同要求、同落實,實現四方監督力量聯合、信息互通、成果共享。自覺接受司法監督,全年法院共發出司法建議255件,全市檢察院共發出社會治理類檢察建議61件。漣水縣檢察院針對工傷保險金管理問題向該縣人社局制發的訴前檢察建議被評為2022年度全省檢察機關優秀法律文書。
五、聚焦風險防范,高質量發展安全穩定底線不斷夯實
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應對突發事件,嚴格依法實施應急處置措施,為高質量發展營造穩定社會環境。
(一)依法常態化做好突發事件處置。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多輪突發疫情均以最小代價,在第一時間得到有效控制。組建28支自然災害類、事故災難類、公共衛生類、社會治安類“全災種,大應急”專業應急救援隊伍,持續強化應急指揮能力、減災救災能力、風險研判能力提升,將重大突發事件的預防處置納入法治軌道。
(二)深入推進平安淮安建設。立足創建全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示范城市,聚力打造做精數據指揮、筑牢查控防線、織密防控網絡、建強專業隊伍“四位一體”的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v深推進掃黑除惡斗爭,持續開展“三大行業領域整治”,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實現“雙下降”,群眾安全感和治安滿意度持續提升。常態化排查整治風險隱患,消除群租房、道路交通等安全隱患7700多處,實現重大敏感案事件、安全事故“零發生”。
(三)依法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發揮行政復議化解行政爭議主渠道作用,從快落實復議體制改革要求,理順外部工作機制,優化內部流程管理,不斷提高辦案質量和效率,2022年審結行政復議申請事項較同期增長277.9%。建立完善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建立駐人民法院專職人民調解員工作制度,上線運行“一碼解紛”智調平臺,創新實施“濾網清源”“行政紓解”工程,推動民商事矛盾糾紛及行政爭議非訴方式源頭化解,實現了95%以上矛盾化解在基層的工作目標,相關做法獲司法部、省委政法委相關領導肯定。
2022年,我市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社會面宣傳需進一步發力。習近平法治思想社會面宣傳形式較單一,公眾參與度、融入度、知曉度有待提升。二是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重大行政決策相關公眾參與、合法性審查、風險評估等程序規范尚未出臺,重大事項目錄管理制度尚不健全等。三是基層綜合執法規范化程度仍需進一步提升。鎮街執法屬地兜底責任與執法權限及能力不相匹配,執法力量及資源下沉需進一步落實落地。
2023年,我市將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作用,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全面加快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創建進程。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不斷加強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建設。持續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將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貫徹落實到法治政府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堅持重視法治素養和法治能力的用人導向,將法治建設工作開展情況列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述職重要內容,著力提升領導干部法治意識和依法履職能力。二是全力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實現新突破。依法全面履行宏觀調控、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職責,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響12345熱線便民惠企“總客服”品牌,推進審批服務高效化、便利化。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強化信用監管和聯合懲戒,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三是進一步提高法治建設群眾滿意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將人民群眾滿意度作為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標尺,聚焦完善行政權力制約和監督體系,著力提高公共法律服務供給水平,持續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進一步提升基層治理法治化水平,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待,不斷增強人民群眾法治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